2008年曾有歐洲之遊,在参觀滑鐵盧景點後,導遊問我們拿破崙的身高,引起大家的興趣,
拿破崙有多高呢?大家熱烈討論,結論是拿破崙是一個矮子,身高159公分而已。事實上不
然,拿破崙雖然稱不上高,也有法國人平均高度170公分左右,應該不是矮子!
拿破崙的身高
但為什麼人們仍認為拿破崙是個矮個子?也許是中於他常常出入在他心愛、高大威猛的禁衛軍團中!拿破崙的僕人康斯坦在他的回憶錄裏說 "他身高5尺2寸3分",這相當於1米685,也就是 168.5 公分。法國當時的顧賀高將軍在1815年9月8日親自量過拿破崙的身高,而且記在日記裏----"5尺2寸半",相當於1米692,也就是169.2公分。
這個高度,已經使得皇上大人的身高,約略相等於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男人的平均高度了。就算在今天的東南亞諸國,男人有個一六九公分也差不多可以。拿破崙縱使有一六九公分,還是沒解答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當時見過他或與他一起辦事的人,仍然覺得他矮?
可能的一個答案,是拿破崙經常與他心愛的「禁衛軍團」攪和在一起,他出入的時候身旁也應該有幾個禁衛軍團的人隨侍在側。禁衛軍團是拿破崙一手所創,在戰場上也罕有失利。
禁衛軍是當時法國最高榮譽軍種,能獲選者皆為帝國忠勇壯男,因此個個高大威武,別怪拿破崙太矮,要怪他太喜歡與高個子的人掛在一起。拿破崙可能是太投入軍旅袍澤之濃厚兄弟情,竟然不顧自己身高條件不夠,毅然決然天天讓禁衛軍站在身旁。
拿破崙傳奇
「拿破崙」這個名子,對於大家來說,他能在瞬間主宰歐洲大陸的命運,他開啟了政盪的歐洲,就連他的對手,都不能不稱讚他是傳奇,在法國人民眼中,他更是法蘭西的大英雄。
當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時,法國也發生了大革命,原本在大革命之前的法國,還是個在封建王朝的體制,當時的國王是波旁王朝的國王,和不到百分之二人口的僧侶和貴族,他們除了有無數土地和巨額的俸祿外,還不必納稅,而一般的市民無任何特權又爲重稅所苦。
當時的法國在路易十世那時代開始就因為年年戰爭和大量的開支,而使財政越來越困難,於是政府召開三級會議,決定課僧侶和貴族的稅,當時三級會分成僧侶、貴族、平民這三方,政策都是以兩方同意就通過,於是平民的意見永遠得不到採用,於是平民退出三級會議另組國民大會,但因國王大力反彈,還派出軍隊正壓,因此展開了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也上了斷頭台。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局勢開始動盪不安,歐洲其餘國家為了維持所謂的歐洲秩序,組成反法聯盟來圍堵法國革命的風潮,紛紛出兵干涉,此局面給予軍人出身的拿破崙一個很好的契機,讓他成為法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偉人。
法國南方的重要港口-土倫,1793年被以英國組為聯軍佔領,拿破崙在此次戰役大獲全勝,展現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充分的利用砲兵的戰力,協助法軍取勝,因此以24歲的年輕姿態,破例提升為砲兵准將。
1795年法國成立督政府,但在國內受到反革命黨份子的強烈反對,不斷地發生暴動事件,而督政府在巴黎的部隊只有5000人,根本無法維持秩序,遂請當時已極具份量的拿破崙來維持巴黎的秩序,鎮壓暴動份子,使得拿破崙開始進入政治的核心圈中,而有成為法國領導者的機會。
1796年拿破崙受命攻打義大利的奧軍,他巧妙的運用戰術擊潰奧軍佔領了義大利之後,所獲得的金錢解決財政困難,還能付給士兵新資。1798年拿破崙進軍埃及攻打英軍,想把他們趕出地中海,雖然獲得性的勝利,但停在埃及阿布奇爾灣內的軍艦卻被英軍納爾遜突襲,然後在1800英、俄、奧乘拿破崙不在法國,又組成聯軍向法國逼近,於是拿破崙只好停止遠征,返回法國救援。
他以短短的十天,帶領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襲擊毫無防備的奧軍,使得敵人聽到拿破崙來了,都嚇得落而逃。他在1804年當上皇帝,而展開了獨裁。
1805年奧地利、英國、俄國、瑞典、普魯士組成第三次反法聯盟,共同對抗法國。拿破崙面對強大的聯盟軍力,將法軍編為三個軍團,分別為萊因軍團、義大利軍團、拿破崙軍團,目的為快速攻佔維也納,先打敗奧地利以瓦解聯盟的勢力。
首先萊因軍團快速的達成目標,趁俄軍尚未救援前佔領維也納,但是海戰又被納爾遜所敗,再一次失去制海權,只好全力在歐陸求勝。12月2日,拿破崙於奧斯特立茲遭遇俄、奧聯軍共8萬7千人,法軍此時只有7萬3千人,但拿破崙先行佔領一座小山,以居高臨下之姿,利用其精良砲兵的優勢,痛擊俄、奧聯軍贏得壓倒性的勝利,這次以寡擊眾的驚險戰役,不但更形穩固拿破崙的統治地位,更使得擁有九百年歷史的神聖羅馬帝國隨之瓦解,影響十分深遠。
整個歐洲大陸,幾乎都由他ㄧ人支配於是拿破崙決定發大陸封鎖令,禁止歐洲各國輸送物資給正在工業革命的英國,但是與英國有貿易的各國仍偷偷與英國貿易。於是在1808年,拿破崙攻打不遵守大陸封鎖令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為除了要和正規軍對抗,農民也堅決抵抗法軍挫敗。
1812年5月29日俄皇亞歷山大宣布全面開放港口,等於公開對抗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立刻引起法俄的衝突。當時法國的主力軍隊都陷在西班牙境內,對於拿破崙的實力削弱不少,致使動員的68萬名部隊只有約半數為法國人,其餘皆為義大利等殖民地的人民,因此對這場戰役很不利。
俄軍在拿破崙進攻莫斯科的途中,採取焦土政策,不留下任何的資源給拿破崙,致使法軍在嚴寒的天氣下疲憊的作戰,最後拿破崙雖然佔領莫斯科,但同樣無法獲得補給品,軍隊的士氣還是十分低落。在無法獲得俄國求和的訊息,以及補給品不足的艱難情勢,拿破崙只好決定撤回巴黎,但是在撤退的過程中,由於馬匹不利於雪地活動,加上俄軍不斷零星的追擊,使得法軍損失慘重,回國之後只剩餘約3萬多人。此次的戰役不但沒有打敗俄國,更讓法軍的軍力及士氣嚴重受損,使得拿破崙無法再依靠精良的部隊作戰,種下日後的敗因。
得知法國戰敗後的各國,因此組成聯軍攻進了巴黎,只好使拿破崙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1815年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歸來後,立即引起英國等國組成反法聯盟,試圖再次打敗拿破崙,恢復所謂的歐洲秩序。
拿破崙在倉促之中,只好以新兵為主的北軍團12萬6千人,來對抗威靈頓和布魯克的21萬3千人。法軍首先在李格尼會戰中擊敗普魯士的布魯克,使得威靈頓只好將軍隊撤至滑鐵盧,再作打算。此時正好下起傾盆大雨,導致拿破崙所率領的追擊部隊疲累不堪、速度減緩只好作罷。次日早晨雙方在滿是泥濘的戰場上交戰,是一場艱困且激烈的戰鬥,到了下午眼看威靈頓的部隊已經支撐不住,布魯克的增援部隊卻在此刻到達,此一生力軍相較於已經疲憊不堪的雙方部隊而言,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拿破崙就在布魯克援軍的攻擊下潰敗,只好無奈地接受戰敗的事實,被軟禁於聖赫勒島度過餘生。
拿破崙的一生,他的各種事蹟對於法國人而言,已經是不可抹滅的,深深地烙印在法國的社會文化當中,例如拿破崙法典的頒佈及師範教育的實施,至今都還影響著法國的社會制度。拿破崙一生征戰無數,勝多敗少,除了憑藉著自身的軍事才能外,尚依靠伴隨著法國大革命而產生的徵兵制度,以全國皆兵的模式,利用擁有強烈愛國心的法國軍隊,來對抗以貴族為主體的反法聯盟軍隊,在軍事制度方面,拿破崙也可說是開創了革命的成果。
拿破崙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他以一個貧窮出身的科西嘉島小孩,登上法國皇帝寶座,是經過什麼樣的奮鬥過程?在他經歷了戲劇性的一生後,留給人們什麼樣的啟示?
拿破崙誕生於地中海的科西嘉島。十歲時,離開雙親,到巴黎東北部的布里安陸軍幼校就讀。他在幼校時,常受到貴族子弟的譏笑和嘲弄,但個性倔強的他,卻咬緊牙關熬過。十五歲,以優異成續保送巴黎陸軍官校砲兵科。在官校念了一年,因父親去世,決定提前畢業,擔負一家生計。法國大革命後,巴黎十分動亂,拿破崙決心返回科西嘉。
拿破崙返鄉後,卻與當時統治科西嘉的包力將軍不合,逼得他一家人倉皇搭船,逃到法國馬賽。拿破崙回到法國後,共和政府派他鎮壓反抗軍,更在土倫港擊退英、西兩國軍艦,被議會升為陸軍少將。不久,巴黎保皇黨人再度威脅督政府,拿破崙被任命為指揮官,將之擊敗,從此嶄露頭角,二十七歲時和約瑟芬結婚。
婚後,拿破崙被派遠征義大利,擊退奧軍,攻到維也納附近,與奧地利簽訂坎坡福米奧和約。次年拿破崙返國,推翻無能政府,設立執政府,並制定「拿破崙法典」重建法國內政,這部法典以後更成為各國制定法律的基礎。
當上第一執政後,拿破崙再度遠征義大利,在馬連戈平原大勝奧軍,凱旋回國,被人民選為法國皇帝。
此後,拿破崙的軍隊更橫掃歐陸,稱霸歐洲。然而海軍又在特拉法加被英艦擊敗。拿破崙為了懲罰英國,宣布大陸封鎖令,禁止歐洲各國與英通商往來。
另外,東邊的俄國始終不肯服從拿破崙,因此他決定率軍遠征。出乎意料的,俄軍毫不抵抗,只是往後撤退,拿破崙便一路追趕,最後才發現,所攻占的城市全都是一座座空城,各處糧食也都被燒光,法軍的糧食來源立即發生問題。
不久,俄國酷寒的冬天降臨,飢寒交迫的法軍只好撤退回國,卻在中途遇上埋伏的俄軍,這時,法軍已無力迎敵,只能落荒而逃。
得知法軍征俄失敗的消息,歐洲各國立刻聯軍攻法,拿破崙敗北被捕,不久,被放逐到厄爾巴島。隨後又逃離厄爾巴島,回到法國,再度與聯軍戰於滑鐵盧,不幸戰敗,而被流放到非洲西南方海上的聖赫勒那島。1821年5月5日,病逝於島上,結束了他絢爛的一生。
拿破崙-至理名言
1. 我成功,因為志在要成功,未嘗躊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