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整座教堂尚未完工,整體周邊還是個大工地,規劃不清,有點雜亂,教堂頂上仍被高懸的鷹架與怪手”編織中”,姿態自然少了清明莊嚴,無法綻放優美… 總之,這座被我視為由許多小玉米形狀所聚成的巨大高塔建築;驚奇感有不少,但整座教堂外觀之姿態;離讓我驚艷或愛上的程度就有一段距離了!
〔聖家堂小傳〕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 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聖家堂的建築風格屬於巴塞隆納當地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屬於新藝術運動,與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並不相同),1882年動工時,由Josep Maria Bocabella領導的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宗教團體出資,由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開始興建。一年後,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因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團體意見不合,辭職而去,才由年僅31歲的安東尼·高第接手。
高第接手後,地下聖壇已在建造中,無法修改設計圖,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的設計圖建完地下聖壇,然後把整個教堂重新設計,把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高第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這個教堂的設計上,1925年後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設計教堂,直到1926年他遇車禍死亡為止,一直不斷的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去世時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設計稿和模型,但是在西班牙內戰時被無政府主義者燒毀,而工程也停頓到1954年才再次動工。過程中,有人疑問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長且久未完工,高第說:「我的客戶並不急」。他所說的客戶,其實指的是「天主」。 (上述資訊摘錄自維基百科)
聖家堂共有三個立面;位於東側的誕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西側的受難立面(Passion façade)和南側的榮耀立面(Glory façade)。每個立面都有四座鐘塔,共12座(高度98~117m左右),代表耶穌的十二門徒,另外,建築中央另有六座高塔,一座代表耶穌基督(170m),一座代表聖母瑪利亞(120m),另四座分別代表聖經四福音書作者(120m),因此,整座聖家堂將共有十八座高塔。
現今,「誕生」與「受難」兩立面已完工,「榮耀立面」還在建造中,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誕生立面」的四座和「受難立面」的四座,還有十座高塔未完成,整體建築只完成了50%左右,預計將在2026年完工。雖說聖家堂的整體造型並不是我所喜歡的,可是也非常期待它的竣工之日;當下只完成的數座高塔並非設計中的最高,令氣勢無法最旺,但相信未來當十八座高塔一起呈現在眼前時,絕對非常宏偉,動人心魄!
從地鐵站出來會先見到「誕生立面」(↑),但入口在另一側的「受難立面」(↓)。
既然入口在此,我就先說說「受難立面」吧!
「受難立面」是以基督之死為主題,為了表現耶穌受難的痛苦,高第特意以有稜有角之剛毅線條刻劃,雕刻家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第所留下的圖稿雕刻出了;從最後晚餐到基督被釘十字架,再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我挺喜歡這瀰漫著濃郁高第風格;線條明快簡潔但卻又動人有力的立面,每尊面容悲淒的雕塑;哀情彷彿躍石而出。。。
猶大之吻。
至於「誕生立面」(↓),老實說,我有一點失望…
「誕生立面」以基督誕生為主題,雕塑展現從童貞瑪利亞懷胎到基督長成的故事,因為是慶祝耶穌基督誕生,因此以歡愉的雕塑畫面呈現,是高第唯一有監工;但無奈卻未完成的立面。高第原意本是要將這立面用繽紛色彩來展現人間的歡欣快樂,但是現下的立面色澤卻有著如亙古之斑駁,鑲以類似傳統古教堂之制式雕塑…
這並不是我所期待的,雖然壁上雕塑栩栩如生,可是暗沉的色澤減去不少應有的歡愉氛圍。加上堂前空地太小,立面太高,極力仰望也看不清楚花亂成一團的蟲魚鳥獸、花草林木的繁複雕樑畫棟和人物神態,一整個暈…… (想看清楚?! 自備望遠鏡吧!)
試想如果這些繁複的雕塑都著上適度的色彩(↑↓),一顯高第本色,該有多特別啊?! 那才是一路特殊到底、倍受世人矚目的教堂外觀呀!
雖然十八座高塔尚未全部完成,但人們豈能忍得住不登頂瞧瞧。。。
這是玉米筍狀高塔內的樣子(↑↓),相信大部份遊人都會伸手出去拍下這樣的相片~*
有兩部電梯登塔,各從「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登頂,由於「誕生立面」完成於1930,所以它連接兩兩高塔間的天橋是可以通的,遊人可以走到天橋上賞景拍照,但是「受難立面」的天橋沒開放,賞景角度有限。至於誰登哪座立面,採隨機分配,我們被安排從「受難立面」登塔,所以沒有天橋可玩賞,讓我有些哀怨…
不過,可以近距離看到「受難立面」耶穌生天的雕塑(↑)。
借一下網路圖片(↓),這天橋還在施工中,走不過去(↑↓)... (>_<)
塔上周遭四處都還是五花大綁的工地狀況(↑↓)…
這是我將相機鏡頭拉到最近;拍到「誕生立面」天橋上的拍照人群(↑↓),心中暗暗決定下回我一定要堅持換登這一立面…
在這「誕生立面」上的著色;將會延展到整個立面嗎?! 我希望結果是肯定的!
我對聖家堂現今的外觀,雖然尚無怦然心動之感,但相信主要原因是它的尚未完全竣工,不能將應有的特立獨行之宏偉氣勢完全展現。很期待它整體完工後的再訪,我想那時的真正感受;將會是非常無法預知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