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建築的國會大廈(Parliament Hill);歐風十足,不單是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宏偉地標,亦是國家最高行政的精神標誌。我則喜歡其所在位置;位於國會山麓之頂,居高臨下,俯瞰渥太華河與市景,氣勢不錯。
第一次造訪時,天氣淒風苦雨,大廣場上的三棟建築區域全灰濛成一團,見不出氣勢。這次是第二次,也在秋天,抵達的當日傍晚依舊淒風苦雨,第二天早上雖無雨,但天陰。想想; 幸好首都的天候與國運並不全然有關,要不然常以這樣的天氣示人,豈不是要國運不濟?! 所幸加拿大在整體上還算差強人意。(真的是OK嗎?! 嗯...得再思考...)
為了消除英法後裔紛爭不合,維多利亞女皇欽定渥太華為正式首都,國會大廈開始建造,始於1866年。國會大廈綠銅頂加石砌牆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和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多有相似,有著濃郁的歐陸風情。
中央建築是眾議院(House of Commons)、參議院(The Senate)議場及國會圖書館,面對中央建築之兩側分別是;左側(West Block)是國會議員辦公室,右側(East Block)是總督及前總理辦公室。
此建築卻挺法式的呦! :)
West Block: 國會議員辦公室
East Block: 總督及前總理辦公室(↑↓) 哈! 明顯有個發號司令的嘴臉! ^^*
國會大廈正中建築有座和平塔(Peace Tower),塔高 92.2 公尺,是渥太華市最高點,登塔可俯瞰渥太華。
在廣場上與和平塔相對應的 塔上有個53小鐘組成的琴樓,每天下午一點,塔內會發出悠揚鐘聲。現今亦用來當作加拿大陣亡將士紀念堂。永恆火焰(Eternal flame),於1967年紀念聯邦立國100年時,由當時首相Prime Minister Pearson所點燃,至今從未熄滅過,是國會大廈非常著名的景觀。
此為紀念加拿大立國百年的永不熄滅「百年之焰」(↑↓)。橘紅火焰好似從水中冒出,火燄與流水交融,象徵著各族裔間的包容和諧,極具意義,與和平塔共同帶出了加拿大人愛好和平的本質與原則。
國會大廈建築群後有座世界知名的﹝國會圖書館﹞,有著維多利亞時期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圓形設計,別緻有型。曾被網友們票選為"世界20個最美麗的圖書館"之一。
20個最美的圖書館網誌介紹:
http://www.newsancai.com/index.php/big5/world/24-vision/17217--20-.html
據說此館出現在$10美鈔上,我居然從未注意,下回手中有$10美鈔,就得仔細瞧瞧了。(不過心中依舊納悶;為何美鈔上要用與加拿大相關的圖影呢?!)
國會大廈被渥太華河與麗都(Rideau)運河所環繞,從國會山丘居高臨下俯瞰河景,若是楓紅遍野,則景色絕美。可惜我們雖然選對季節到訪,但卻遇上反常的氣候;將近深秋卻還有著夏日的高溫,楓葉變不了色澤,景緻自然也減色不少。。。(>_<)
麗都(Rideau)運河全長202公里,由渥太華延伸至京士頓,於1832年完工。運河內包括有47個石建水閘和53個水壩,是19世紀工程技術奇跡之一。亦是首都重要的觀光資源;除了冬季以外的季節可乘船於河上遊覽,冬季則是可在結冰的河道上暢快溜冰,每年深冬著名的狂歡節Winter Carnival也是在此運河上舉行。
渥太華國會大廈是遊人於城中的最大必訪處,我們對其建築物內部並不太感興趣,只是帶著一顆平靜的心,隨意走走,默默體驗這象徵加拿大國家標誌的全區景物,各自尋找一份屬於自身的歸屬感~
≪相關閱讀≫ 【渥太華】只住一晚;也要選擇優質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