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五年,有薛貞固者自同安嘉禾之薛嶺避亂入浯,初居太文山(燕南山)之南,地以姓傳,名曰薛厝坑,後遷居龜山之左,雞庵山之下,雞庵山形如兜鍪又似一粒明珠,因稱所居地為山仔兜亦稱珠山。
薛永南洋樓金門縣歷史建築
本村位處太文山及龜山之左,後為雞庵山,前望公婆山與古崗村相臨,左方為赤山與青山,早在薛姓居民入居之前,據稱已有洪姓居民居於此,迨薛氏人家自薛厝坑遷來之後乃稱為珠山或山仔兜,山仔兜之右有龜山,或曰︰「龜山之尾出金,龜山之頭出丁」。
俗稱假樓,但也並非是假的建築,其實是一棟平屋,觀看似樓,其屋頂在嵌頂,依地形把基礎挑高丈餘宛如高樓,所以稱之為假樓。
珠山祖墳位在出金的龜山之尾,故珠山自古以來的子民或下南洋(主要的僑居地為菲律賓)或到澎湖,皆能營商致富,地區有句俗話說︰「有水頭厝,無珠山富」於此可知珠山靠僑匯的接濟曾經風光過一陣。
潭前的下三落金門縣歷史建築
亦有人說珠山自太文山而下有潭,如連珠魚貫而來,村人稱為七星潭(加白潭、洗身潭、大章潭、大潭、宮橋潭、后潭、后墓潭),村中得山水之勝,因稱珠山。
金門縣歷史建築薛氏大宗宗祠
珠山的民居建築頗富閩南建築之美,村中不僅有洋樓,亦有將軍第與大夫第,村中的主建築以頂三落及下三落厝為主,現為金門國家公園所極力維護的七大傳統聚落之一。
珠山位處珠山村薛氏宗祠之後,海拔四十七公尺。當地人稱為雞庵山,又稱為圭山或龜圭山,山前有潭自龜山尾迤邐如珠,一貫而下者七,村民謂為七星潭,薛氏居民居於此,號稱四水歸堂,山與水構成珠山村之風水寶地。
從珠山頂看全村景
金門縣歷史建築大夫第
珠山薛師儀將軍第
薛永邁洋樓為一落二櫸頭加右護龍疊樓
二落馬背脊加左護龍
珠山聚落由地形的關係,並沒有單一朝向,而是面向大潭,建物也格守『宮前祖厝後』的配置禁忌,以宗祖為中心。
珠沙里 珠山村
01薛永南兄弟大樓 :民國17年 珠山82號民宿
02下三落 :清末
03 薛氏大宗宗祠 :清乾隆33年(1768年)
04 大夫第 :清末 珠山41號民宿
05 薛芳見洋樓 :民國20年(1931年)
06薛清江宅 :民國24年
07珠山 (薛厝坑、山仔兜) 傳統聚落與街類